连平:欧美银行业危机警示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度 当前独家

时间:2023-04-27 17:06:18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对近期由硅谷银行、瑞士信贷引发的欧美银行业危机,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的态势是朝着系统性风险逐步得到管控的方向在发展。同时他也认为,不排除未来依然还会有局部风险出现。


(资料图)

4月22日,由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欧美银行业危机与启示”专题高端论坛上,连平分析了他对这场欧美银行业危机的三点思考,强调货币政策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者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关键要把握好度。

“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一段时间以来的良好状态,既不要过度宽松,也不宜过度收紧,这个度要把握好。”连平说。

(以下是连平在“欧美银行业危机与启示”专题高端论坛上的演讲)

关于欧美银行业危机的问题,自硅谷银行倒闭以来,一系列银行出现问题。我在这里不具体讨论案例,主要讨论有关的宏观问题,说两点观察和三点思考。

第一个观察是,这次危机所影响到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端、负债端和其他的金融机构明显不同,它的资产端通常会有一定比例在债券市场。货币政策变动的时候,往往在债券市场的风险敞口会遇到比较大的冲击。当货币政策紧缩的时候,流动性紧,利率水平高,债券市场往往出现抛售,商业银行通常首当其冲承担不小的风险。

第二个观察,本次局部危机出现之后,美欧监管当局出手还是比较快的,针对性也比较强,而且力度比较大。危机发生之后,硅谷银行虽不算是一家大银行,但是监管部门依然第一时间介入,也推出了针对性的工具和手段,有一些手段力度是比较大的。比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硅谷银行所有的储户存款都给予保障。这使得硅谷银行在负债端的压力基本上消除了。

与此同时又推出了一个工具,称为抵押贷款支持工具,其实就是向银行提供流动性。其条件是非常优惠的,所提供的抵押资产,比如证券、债券等,是按照面值来计算的。事实上这些抵押品的市场价值早已经大幅度缩水,如此美联储其实就是承担了这部分的风险,但却给所有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流动性。这使得中小银行遇到剧烈冲击的时候,能够很快地获得流动性支持。

在上一轮一批银行出问题之后,再没出现新的问题。当然,一些中小银行在这个过程中仍会受到一系列压力,也不排除在未来依然还会有些银行出现问题。但是从目前运行的趋势来看,我认为虽然不排除未来依然还会有局部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但目前的态势是朝着系统性风险逐步得到管控的方向在发展。

三点思考的第一点是关于货币政策的度的问题。有观点认为美欧银行业危机这个祸是货币政策惹出来的,因为本轮货币政策紧缩的幅度是非常大的,而历史上银行业危机也大都发生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之后的一个阶段。

2020年疫情暴发,美国推行了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下子将利率降到0%~0.25%,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基本就是0水平;同时投放了大量流动性,当年M2增速达到了25%左右,是历史上非常少见的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通胀压力就快速发展起来。接下来货币政策自然要应对通胀进行紧缩性的操作,即提高利率,收紧流动性。在2022年3月份以来的一年左右的时间内,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升了475个基点,达到目前5%左右的水平。一年中利率水平如此大幅度提高,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与此同时美国M2则出现了负增长,近期M2增速降为-4%。货币政策如此大幅度的震荡,差不多是将一个高烧的病人扔进了冰窟里,可以想象病人是难以承受的。在货币政策大力紧缩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出现困难、出现问题,出现压力,有的最终受不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

紧缩性货币政策确实是许多风险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始作俑者之一,或者说它是根源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如果没有如此强有力的货币紧缩政策,利率水平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流动性同步收缩,恐怕很难会有金融机构出现风险。

货币政策确实是有它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微观的金融机构就不存在问题。往往金融机构自身经营存在的问题是身陷危机的内在原因。只有微观和宏观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的结合,才有可能出现所看到的局部风险,甚至会酿成系统性的风险。

从这一点来看,全球货币政策以及我们自身的货币政策,在未来是要宽松还是要收紧,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在确定这个方向之后,这个度怎么把握,才是货币政策到目前为止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货币政策通常会偏离它应该有的水平,或过于宽松,或过于紧缩。过度的松和过度的紧都会给市场带来许多压力,造成市场风险,甚至是危机,尤其是过紧的货币政策操作通常会给世界经济和部分经济体带来风险。

第二个思考是金融监管的统一性。通常有一个观点,认为是由于混业经营的发展导致了金融市场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金融机构相互之间非常紧密的关系;但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没有到位,或者关注了更多分业监管、局部的监管,但是系统性的、总体性的监管相对缺乏。

鉴于众多教训的存在,未来非常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管的统一性,才有可能将平行监管中存在的监管缝隙,相互之间的脱节,甚至掣肘等问题管理好。

中国金融监管的统一性总的来说是朝着加强的方向走的。最近十几年来总的发展趋势是向统一推进,最近又成立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总局的成立可以将问题和风险置于统一监管下,加强统一性,运用综合性的办法来控制住金融系统出现的风险。

第三个思考,是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平衡问题。当遇到金融危机或者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时,通常市场上关注的一点是,大而不能倒。大机构一旦倒下去,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个问题上,未来还是需要理清思路。大而不能倒不是为了保护大型金融机构的利益,而是保护整个市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免受这个机构倒闭所带来的冲击和侵害。

一方面推行大而不能倒的政策,保障大机构不要出现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对经营不善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不负责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否则的话就会助长“道德风险”。金融机构对市场带来伤害,其损失往往由监管部门出来兜底,那么其所带来的问题和风险成本是不是应该由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来承担?是不是可以对它进行罚款?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的。

从监管角度来说,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控制道德风险,两手都要硬。但系统性风险管理毫无疑问应该放在第一位,这样才使得市场在遇到局部问题的时候,不会酿成系统性风险。

总结一下刚才讲的观点:第一,货币政策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者在过程中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关键是要把握好度。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是要继续保持审慎的良好状态,既不要过度宽松,也不要过度收紧,持续有效地把握好度。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统一性,最终将整个监管统一在一个机构之下,让中央银行来推行宏观审慎监管;金监总局来负责市场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监管,即形成所谓“双峰”监管体制。这种体制比较适合现在整个金融市场混业经营发展的大趋势。

第三,要把坚定地控制系统性风险作为底线,同时针对道德风险,运用法律手段,合理地、适当地进行管理。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